XM官网

黄颡鱼与鲇鱼(2025年03月15日)

XM

《诗经》里,黄颡鱼叫“鲿” ,鲇鱼叫“鰋 ”,它们都联手出现在《周颂·潜》:

猗与漆沮,潜有多鱼。

有鳣有鲔 ,鲦鲿鰋鲤。

以享以祀,以介景福 。

大意是:美好漆水和沮水,多种鱼类在栖息。有那鳣鱼和鲔鱼 ,还有鲦鲿和鰋鲤。用来祭祀献祖先,求得福祉永绵延 。

这是记述春祭供鱼盛况的乐歌,漆、沮二水是周王朝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印记 ,据《史记·周本纪》载,公刘“自漆 、沮渡渭,取材用 ,行者有资 ,居者有畜积,民赖其庆。百姓怀之,多徙而保归矣。周道之兴自此始 。”这首诗篇幅简短 ,却罗列了鳣、鲔,鲦、鲿 、鰋、鲤六种鱼名。《诗经》的《小雅·鱼丽》也有“鱼丽于罶,鲿鲨。”“鱼丽于罶 ,鰋鲤 。 ”这次我们来说说鲿和鰋。

鲿:黄颡鱼

《周颂·潜》还有“鲦鲿鰋鲤”。现代鱼类学把“鲿”的学名统一为黄颡鱼,历史上则有“扬 ”、黄颊鱼 、黄䱀、黄䰲、黄颡鱼之说 。《说文解字》对鲿的解释是“扬也” 。陆玑《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》说:“鲿,一名黄颊鱼是也。似燕头 ,角身,形厚而长大,颊骨正黄 ,鱼之大而有力解飞者。徐州人谓之扬 。黄颊,通语也。今江东呼黄鲿鱼,一名黄颊鱼。尾微黄 ,大者长尺七八寸许 。”《本草纲目》载:“颡 、颊以形 ,鲿以味,鱼以声也。今人析而呼曰黄䱀、黄䰲 ”“黄颡,无鳞鱼也。”

黄颡鱼 ,是鲇形目鲿科黄颡鱼属的鱼类动物,分布于中国西部以外的水系,珠江、闽江 、湘江 、长江、黄河、海河 、松花江及黑龙江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。

分布如此之广 ,各地对它就有不同的称谓。在东北,它被叫做“嘎牙子”;在四川,它们则被称为“黄辣丁 ”;上海人发现它们吻部顶上两只短须昂首翘着 ,便唤它们“昂刺鱼 ”,也有人说这是来自于沪上方言中“䱀䲉鱼”的谐音;在湖北,因其剖开的骨头呈浅黄色 ,所以又称其为“黄骨鱼”;而湖南和江西等地则叫它“黄鸭 ”,还有“黄刺骨”、“黄鳍鱼”等等叫法,名字越多 ,证明它越受欢迎。

黄颡鱼这种遍布于大江南北的美味 ,虽然是鲶鱼属,但却没有鲶鱼在食用时所带的那股令人讨厌的土腥味,具备鲶鱼少刺、肉嫩的优点 ,各地的人们也有自己喜欢且引以为傲的做法 。

黄颡鱼在水煮烹饪时松软的鱼肉非常容易与鱼骨脱离,这样盛出来的菜品颜值就大受影响,古人为此发明了一种“䱀饭 ”:将处理干净 、调好味的黄颡鱼脊柱钉在木质的锅盖上 ,盖上盖子悬于米饭上,待饭熟后揭盖,鱼骨架依然完整地钉在盖上 ,雪白的鱼肉已尽落饭中,将盖了一层鲜美鱼肉的米饭调味后食用,鲜香无比。

成书于明代成化年间的经典医家古籍《医林类证集要》 ,作者王玺判定黄颡鱼的性味归经为:性甘、味平。能益脾胃,利尿消肿、主治水气浮肿 。对治水气浮肿,他还附了一条药方:用黄颡三尾 、绿豆一合、大蒜三瓣水煮烂 ,去鱼 ,食豆,以汁调商陆末一钱,服其水 ,化为清气而消 。不仅如此,他还赋诗一首:“一头黄颡八须鱼,绿豆同煎一合馀。白煮作羹成顿服 ,管教水肿自消除。”古代的计量单位十合为一升,“一合”也就是约二两绿豆 。

鰋:鲇鱼

《周颂·潜》还有“鲦鲿鰋鲤 ”。《毛传》说:“鰋,鮎也。”这给“鰋”就是鲇鱼定了性 ,《正字通》说:“鰋身圆白额,性好偃,腹平著地 ,故名 。 ”鰋因为喜欢贴近河底,“偃”有放倒的意思,所以就以“鰋”命名 ,貌似说得通。

许多古文献中提及“鰋 ”“鲇 ”“鮧”“鯷” ,都指鲇鱼,这点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有解释得非常清楚:“鮧鱼(音夷),鯷鱼(音题) ,鰋鱼(音偃),鲇鱼,鱼额平夷低偃 ,其涎黏滑,‘鮧’,夷也 ,‘鰋’,偃也,‘鲇’ ,黏也,古曰鰋,今曰鲇 ,北人曰鰋 ,南人曰鲇 ”,可见古人称“鰋”是因其头部扁平,喜欢贴着河底游动 ,称“鲇”则因体表黏滑。

鲇是鲇形目鲇科鲇属的一种硬骨鱼,我国的鲇鱼又名塘虱鱼 。鲇营栖生活,主要栖息在江河的中下游和水库、湖泊 、泡沼中 ,几乎遍布全国各水系。鲇鱼没有肌间刺,体表没有任何鳞片且肉质细嫩,含有的蛋白质和脂肪比较多 ,美味且容易消化,特别适合老人和儿童食用。

美中不足的就是,鲇鱼有着较重的土腥味 ,这股味道来源于鳃和表皮的粘液,一般做法是带着鱼皮和鱼头烹饪 。没有人会拿鲇鱼来清蒸,一般要加上各种重口味的调料来遮掩腥味 ,它出现在你餐桌上的形式往往是鲇鱼炖茄子、麻辣鲇鱼、大蒜烧鲇鱼 、烤鱼 、冷锅鱼之类的菜色。

鲇鱼在全世界分布广泛 ,现代鱼类分类学的鲇鱼可以泛指鲇形目的所有成员,这是一个成员众多的大家族,全世界共有2400种鲇 ,而且还有不断的新品种被发现。鲇形目的成员在全世界均有分布,多数栖息在淡水当中,只有海鲇科和鳗鲇科生活在海里 。

著名的“鲇鱼效应 ” ,说北欧的挪威人特别喜欢吃沙丁鱼,市面上的活鱼价格远高于死鱼,为了让沙丁鱼能够活着回到渔港 ,他们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一条鲇鱼,鲇鱼进入之后,因为不熟悉环境 ,到处游动,导致沙丁鱼害怕,左冲右吐 。这个简单的方法让一条条沙丁鱼可以活蹦乱跳的被载回港岸。

这个故事貌似很有道理 ,但是 ,挪威所在的北大西洋没有鲶鱼,挪威人也从来没有听过这个故事。再说了,活鱼在狭小空间内剧烈活动 ,会极大消耗水中的含氧量 。没有氧气,沙丁鱼很快就会一命呜呼。要让它们活着,不如让它们静静待着。

但大家还就这么相信了 ,“鲇鱼效应”现在用来说采取一种手段或者措施,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,或者指组织管理部门通过引进优秀人才以激活原有员工的活力 ,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激荡效果 。

但是,鲇鱼本身,却在淡水鱼养殖的竞争中逐渐处于下风 ,自己都激活不了自己,就别想点亮别人了。